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职教周案例|从童年爱好到航院特长:一位编织女孩的“一技在手”成长之路

时间:2025-05-15 16:46:23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仍有众多匠人坚守初心,以“一技在手,终生无忧”的信念,将手艺代代相传。这些技艺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记忆。

e845149a6875ab6dcffc6bae1271d24.jpg

吕明爽,文化教育学院学前教育2403班的一名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次偶然的手工社团展示让郑雪松教授注意到了这个有着自己独特创意想法的女孩。从小时候的课余爱好,到如今被教授重点培养的专长技能,在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她开始系统地学习传统编织技艺的现代应用,郑教授基于自己绣品为其讲解基本的编绣法,并免费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原材料。

图片1.jpg

图片2.jpg

“起针要稳,手腕放松,线要带匀......。”郑教授总是这样耐心指导。从最基础的锁针、短针,到复杂的花样组合,她不仅传授针法技巧,更强调“心手合一”的匠人精神。在教授的指导下,吕明爽逐渐读懂刺绣的文化内涵。她纤细的指尖捏着银针,丝线在绷紧的绢面上穿梭,案头摆放着教授赠送的湘绣工具盒。“每次下针都像在和历史对话”,她说,“这不是简单的交叉线迹,而是千年文化的密码。”

图片3.jpg

吕明爽认真记录每个要点,课后反复练习,常常为了一个针法的完美呈现练习数十遍。“每天雷打不动两小时。”她的手机里存满了练习视频,从最初歪歪扭扭的杯垫,到现在能独立完成精美的蕾丝披肩、立体玩偶。作品集里整齐排列着上百件作品,每件都标注着日期和针法要点,见证着她的成长轨迹。两千小时的坚持,从笨拙到精湛,她作品的变化有目共睹。

1747273348935.jpg

郑教授夸赞道:“她最可贵的是那份专注和韧性,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能静下心来钻研技艺的年轻人太难得了。她的手艺已经超越爱好,正朝着专业方向成长。”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一位大学女生却逆流而行,执意将传统手工艺作为终身职业选择。吕明爽抚摸着刚完成的刺绣作品坚定地说:“我会用一生守护这些美丽的技艺。”这不是怀旧,而是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